关于“135”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4日       来源:      阅读:402次

关于“135”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祁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根据县委安排,我委结合工作实际,近期对园区“135”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祁阳经开区发展基本情况

祁阳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的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2平方公里,由黎家坪建材工业园、浯溪冶化工业园、祁阳科技工业园及新区“一区三园”组成,系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湖南省特色经济园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祁阳经开区新区为重点,以建设“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为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开区各项事业有了充足的发展。 

1、成长较快。祁阳经开区设立于1996年,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其中新区2008年开工建设,建成区面积现已达到7平方公里。2014年经开区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70.56亿元、112.6亿元、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2.2%、14.4%。

2、特色鲜明。祁阳经开区坚持功能分区、特色立园,经过近年来的集聚发展,经开区新区初步形成以千山医疗器械、鑫利生物、自然韵黑茶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产业,以凯盛鞋业、富福制衣为代表的制鞋服饰产业,以美星光电、江涵电子、泰格莱电子、富康源电子为代表的机械电子产业等三大特色主导产业。

3、带动力强。成功引进安徽海螺水泥、厦门国贸、千山药机等3家上市公司和凯盛鞋业、凯迪生物质发电、五洲药包、鑫利生物等20余家知名企业。目前,经开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家,占全县的55.4%;园区内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县的70.9%。园区内企业用工达3.1万人。

4、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累计投入13亿元,围绕“水电路讯”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已形成“六纵四横”骨架路网,建成了冠山110千伏变电站、白竹湘江提水工程、4座移动基站、新埠头水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并配套新建廉租房、商住楼、公租房共31栋、15万平方米。

二、推进“135”工程存在的问题

对比“135”工程中的目标定位,祁阳经开区要成为经济转型先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示范区,还存在较多的困难。

一是资金短缺。经开区建设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是财政投入,二是融资,三是土地出让收益。财政投入上,县财政每年对经开区调度借款、预算拨款在6000万元以上,累计对经开区投入已达7亿元(含调度借款、预算拨款、土地收益及税费返还),力度虽然在逐步加大,但相对于新区建设,仍显不够。融资上,社会融资量相对较少;银行贷款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锁,贷款落实难。而经开区要获得土地出让金收入,需要征地、将生地变为熟地,前期也需要垫付大量资金,目前仅靠经开区自身难以形成良好的资金链循环。

二是职能受限。根据省委湘发〔2009〕4号文件精神,为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凡相关部门在园区行使的相关管理职能宜授权管委会的,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房产局、规划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充分授权经开区相应内设机构,同时设立国税、地税、财政、工商、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在园区的派出机构。但目前经开区内设机构职能没有明确。尽管设立了部分职能部门驻经开区的办事机构,但办事机构也不具备独立的审批权限,职能严重受制。

三是土地储备严重不足。县内征地群众攀比观望,期望高,愿望强,普遍认为现行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偏低,不认可,要求提高征地补偿费用,少数群众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提出超出政策的要求,致使征地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同时土地报批手续复杂,土地储备量不足,严重影响项目的引进与建设。

四是承载能力不强。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开发成本过高,入园企业评审往往要求要有较高税收强度和投资强度,一些企业尤其是创业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即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因门槛、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也难以入园。同时,目前园区内基础设施大多按照工业生产规划设计,前期对软环境建设不够重视,导致社会服务设施、消费功能、休闲功能相对滞后,尤其是员工宿舍、娱乐设施严重不足,宜居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是园区内产业协作程度不高。目前虽然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制鞋服饰、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方向,但配套能力不足,企业关联度较低,同类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六是环境不优。经开区新区发展环境总体来讲不尽人意,部门环境、建设环境、治安环境、周边环境等一定程度上都不能满足园区发展尤其是竞争日益激烈的招商引资需要。当前,新区周边少数群众觉悟低,私心重,欲望大,法律意识缺失,以满足私欲为目的,肆意阻挠新区征地拆迁及工程建设,同时“四强两违”现象盛行,对扩园建设、项目开发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建议

(一)理顺事权关系,完善管理权限。把经开区机制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理顺县人民政府与经开区的事权关系,把发改、经信、商务、房产、规划等部门部分审批职能下放经开区内设机构,全面设立国税、地税、财政、工商、公安、环保等派驻机构,进一步扩大经开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经开区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让园区真正做到封闭式管理、独立式运行。

(二)强化资金运作,缓解资金压力。综合运用BOT、TOT、BOO、PPP等多种方式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发挥好财政性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参照特色办做法,统合发改、经信、商务、科技、农业等部门资金,推进园区建设。积极向上跑项争资,争取更多上级部门资金支持。

(三)破解用地难题,保障土地供应。在规划上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强用地管理。要进一步加大征地拆迁力度,严格征拆政策,创新安置方式,依法依规推进,着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同时做好闲置土地清理、批而未供土地清理、违法用地清理工作,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四)引进工业地产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园。为促进配套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集聚发展,解决入园门槛过高问题,建议参照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意见》,在相关指标约束条件下,在经开区内引进工业地产项目,规划建设一个用地1000亩左右、水电路讯配套齐全的创新创业园区,力争2015-2016两年内新建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围绕主导产业引进50家以上中小微型创新创业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配套发展,加速产业裂变、延伸产业链条。

(五)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将“四强两违”整治行动常态化,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保持对“四强两违”行为、地痞地霸的高压态势,逐步扭转“四强两违”盛行,屡禁不止,扩张蔓延的现状,切实打造新区健康、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