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挺起先进制造“硬脊梁”——写在2023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5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2次

  欧阳倩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湖南牢记嘱托,为实现“三高四新”蓝图不懈奋斗。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南调研并主持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

  在这样意义非凡的年份,全国2023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于12月8日在长沙召开。

  这是一次弥足珍贵的大会:全国45个国家级集群分布在39个城市,如果每年每座城市举办一次大会,每隔39年才能迎来一次盛会。长沙作为第二届举办此项大会的城市,带着学习“他山之石”的谦逊,带着引以为傲的产业体系,迎接八方宾客。

  这是一次备受关注的大会:就在11月24日,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发布《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报告,长沙跻身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3)榜单第六位,比去年上升两位。荣耀“加身”,长沙有何亮点、是否名副其实,长沙将以大会为契机接受二次“评分”。

  长沙是靠制造业“起家”和“发家”的。“三智两先、医芯移意(一心一意)”是长沙递给世界的名片。“三智”,即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汽车产业;“两先”,即先进储能、先进计算产业;“一”,即“医”,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心”,即功率芯片、集成电路产业;“一”,即“移”,移动互联网、5G应用相关产业;“意”,即文化创意和视频文创产业。

  未来,长沙还继续坚持制造业“当家”。围绕17条产业链,打造多个代表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在世界舞台争锋,长沙有信心,更有决心!

  有国家级、省级制造业集群,也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长沙何以成群?

  制造业是长沙的产业支柱。先进制造业集群,是长沙强有力的支撑。

  长沙有3块国家级产业集群“招牌”——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正在争创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有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株潭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集群、长沙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另有长沙数控机床(磨床)、新能源电力装备、智能汽车等7个产业集群在省产业集群竞赛初赛中胜出。

  产业集群“群峰”耸立,并非一日之功。长沙迈出关键性“两步走”。

  第一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企业集聚。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地理空间的集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企业集聚并不一定都会形成产业集群。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和其他机构之间是否建立联系,是能否形成产业集群的关键。

  以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长沙主机和零部件企业可生产出门类丰富的工程机械产品,目前已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

  璀璨星河中,我们可以看到那闪耀的佼佼者:极光绿、三一红、山河绿、铁建黄、星邦蓝。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矗立,4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其中,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企业因何而集聚?靠的是产业吸引力,靠的是上下游协同带来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不出园区、可以找到配套企业,甚至“左邻右舍”便是上下游;投融资机构、协会商会,纷纷聚拢,产业生态“郁郁葱葱”。

  第二步,抓住“产业链”这个关键环节,集链成群。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是相同的概念。有“链”不一定成“群”,但“群”中肯定有“链”。与各种垂直整合和横向竞合的产业链不同,产业集群还包括了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持性服务机构的集聚。

  以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为例。在“国之重器”实现自主安全时,国内商用计算系统,包括个人电脑,却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我省顺势而为确立重点发展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力先进计算“新赛道”。省级层面高位发力,全力推进长沙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链成型。

  在这条“链上”,既有产学研的主阵地国防科技大学,也有1000多家先进计算骨干企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形成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整机的产业集群。

  集群下端甚至延伸到应用场景。《长沙市加快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支持面向智能制造、城市大脑、医药研发、超高清视频、航空航天、种业科技等融合应用领域,鼓励企业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多的“计算+”行业融合创新应用场景陆续在长沙落地。

  目前,长沙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从省级“新兴优势产业链”晋升为“国家队”产业集群。

  从企业集聚——产业成链——集链成群,长沙打好“基本功”,练就“撒手锏”,握好“接力棒”,抓好“关键点”,以产业集群“钥匙”开启新型工业化新征程。

  长沙为何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需要发挥“集群效应”,进一步推动协同创新

  从工信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通过“赛马”方式遴选培育对象,到全省范围开展“拉练”,组织优势产业链开展竞赛……产业集群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可以说,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产业集群首先带来的是“规模效应”。2022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提升“规模效应”必须放大创新效应。仍以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最直接的数据是:“十三五”以来,通过补短板、破卡点,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突破了22项关键核心技术。

  尤其是当前,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更需要强化集群攻坚,合力打造共解难题、共享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圈”,持续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含金量”。

  产业集群如何“舞动”技术协同?我们以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为例。

  在医药界,研发一类新药往往要面临3个“10”:10年研发时间,10亿元研发投入,10%的成功概率。一款药品在抵达患者、用于治疗疾病之前,需经历分子发现、工艺开发、生产放大、动物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上市申报等重重“关卡”。

  产业集群,首先解决的是创新因子集聚的问题。2022年,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23.33亿元,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创新平台22个。创新企业的集中,创新平台的打造,让长沙高端化学原料药技术加快迭代。

  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打造跨领域、大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高端化学原料药从实验室到市场推广,需要经过诸多环节的验证和认证。长沙更是集中力量,成立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为企业医药产品研发集中提供检验检测、评价认证等服务。

  以普瑞玛生物分析室液质联用检测仪为例,该仪器主要用于根据物质在体内代谢情况,给出药剂使用量。仪器购买价就在300万元左右,对企业来说,虽然很必要但并不常用。长沙的做法便是由园区集中提供服务,为企业节省科研成本。

  2022年,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累计为九典制药、天地恒一、威尔曼等140余家企业的165个新药提供研发委托服务,完成企业委托检验5000余批次,较好地支撑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包容试错、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尤其是高端化学原料药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包容“十年不鸣”,更需要政府激励“一鸣惊人”。面对研发周期长、持续投入大、短期见效难的行业特性,长沙始终保持着“不催产、不催熟”战略定力,连续多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久久为功,产业集群步步攀登,其势渐浓。

  长沙要什么样的产业集群?有汇聚高端制造、高效服务、高级人才,产业集群才有生命力

  培育什么样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哪种产业集群,展现着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方向。

  我们来看长沙正在发力的产业集群:先进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

  我们不难发现长沙在打造产业集群的思路:重价值链高端、重提升服务效能、重高端人才引进。

  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是产业集群的必由之路——

  比如,先进能源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在中国先进能源材料产业版图上,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沙已形成从前驱体、四大主材、动力电池到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领域等闭环的产业格局,产业成功迈入千亿级行列,赛迪顾问“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园区”中位居第三。

  再比如新型合金材料产业,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筋骨”。集群去年研发经费增速为14.46%,达28.75亿元,占总收入的4.82%,新增发明专利343项,新增华曙高科、国银新材等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7家,企业竞争力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

  产业集群能否产生新质生产力,考验着区域服务智慧——

  当前,长沙汽车产业正从传统燃油车时代迈向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网联时代,产业结构也走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是趋势所在、方向所在、未来所在。

  以智能网联汽车风生水起。事实上2016年长沙决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时,行业也才刚刚起步,行业风向以研发为主。长沙聪明之处在于,在别的城市谋整车、谋上下游之时,抢先布局了一个高标准的测试区。自动驾驶无人车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基础。

  先有测试,才能有应用,才好谈产业集群。目前,长沙建设的1200余亩测试场,包含国内最长的3.6公里双向高速、模拟城市道路、越野路、盘山路、泥泞路等多个测试场景,并模拟了雨雾尘光、车载物跌落、泥浆飞溅等各类危险场景。测试场自5年前开园以来,累计为百度、京东、上汽、广汽、希迪智驾等70余家车企开展了8000余场测试,测试里程40万公里。

  产业集群对人才有天然的吸引力,同时人才的流入能让产业集群“如虎添翼”——

  长沙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有平台。2022年,长沙市人才总量从2021年的280万增至302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走在全国前列,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达95%,人才吸引力居全国十强。

  目前,长沙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含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1家,“4+4”科创工程在长沙布局“四大实验室”、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重点科创平台“领衔人”大多是享誉全国甚至享誉全球的科学家。

  每一次产业变革,往往带来调整的机遇;每一次抓住机遇的变革,都对产业集群造成深远影响。

  保持产业定力,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长沙将在改革与创新中实现产业集群的历史新跨越。

  抓住产业集群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长沙将在现代化历程中书写更绚丽的新型工业化篇章。